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校园文化 / 正文

护理学院开展“新时代红色故事站——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延边百名英烈事迹展”宣讲活动(六)

2021年10月22日  点击:[]

红色精神是能吃苦,全心为了革命事业,努力向上的精神,传承红色精神,你我责无旁贷2021年10月21日,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宣讲员来到了建工街长春社区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

20级研究生刘雪、张焱向民众生动地讲述了柴世荣、李延平、魏拯民金东元、金犊士、李延禄等英烈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群众。

柴世荣,原名柴兆升,1894年生于山东省胶县一个农民家庭,1899年随父母迁往吉林省和龙县六道沟。1912年,柴世荣父亲病故,家境逆转,柴世荣从此辍学。不久即赴朝鲜打工,1928年归国,时值和龙县招用警察,柴世荣前往投考,旋被录用。他虽当了旧警察,但从不欺压良善,而是本着替天行道的精神,抑富济贫,深得周围群众好评。“九·一八”事变后,37岁的柴世荣毅然扔掉房屋、家产,带领全家人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当时,活动在中东铁路东段道南一线的中国国民救国军影响较大。其总司令是王德林、副总司令是孔宪荣。柴世荣参加了王德林部队,被任命为救国军第四旅旅长。柴世荣能征惯战,不断攻城陷地,令日伪心惊胆寒;“柴旅”于是成为救国军中的一支劲旅。1941年,柴世荣奉调入苏联。次年冬,被周中任命为八十八旅第四步兵营营长。此后,柴世荣工作之余,手不释卷,努力学习政治和军事理论。从1931年他奋起抗日,到1944年不幸逝世,他的战斗足迹遍及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地区,为抗日救国身经百战,历尽艰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李延平,1903年3月9日出生吉林省延吉县城郊一个贫农家庭里。1913年进本村私塾读书,1915年因家境贫困而辍学。1916年,13岁的李延平到当地一家皮铺学手艺,后因皮铺倒闭而失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李延平同志目睹了日寇的侵华暴行,胸中燃起强烈的反抗怒火,于1932年1月,投奔了黑龙江省宁安县抗日救国军,并担任了抗日救国军军部参谋。1932年3月中旬,李延平同志参加了在南湖头“墙缝”伏击天野少将率领的一部分日军的战斗,他因作战勇敢,英勇顽强,抗日救国军的领导把追歼天野及残兵败将的重任交给了他。他机智灵活,用“火攻”战术又消灭了许多敌人。1932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12日,延平同志率第4、5军主力部队攻打了娄山镇,缴获敌人机枪二挺,步枪百余支,弹药万余发,还有大量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8月中旬,我西征部队在李延平等同志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五常县,1938年10月,李延平同志率领4军部队在五常县南磨石顶子活动时,不幸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魏拯民(1909-1941)原名关有维,东北抗日联军杰出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曾经用过10个化名,魏拯民就是他奔赴东北抗日前线以后一直用的化名。从1932年4月奔赴东北到病逝,长达9年的时间,魏拯民一直战斗在长白山麓。他率领抗联将士,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高昂激越、感天动地的撼人悲歌,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抗日民族英雄。1941年3月8日,魏拯民因叛徒告密,导致日、伪军100人包围桦甸县四道沟抗联密营。重病之中的魏拯民率11名抗联战士奋起反击,终因寡不敌众,在与敌作战中牺牲。

老兵身上这种坚韧不拔誓死捍卫革命捍卫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去学习,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党史关注老兵,从他们身上汲取良好的道德品质,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1.png

<img width="80%" " title="图片2.png" style="border: 0px currentColor; border-image: none; width: 800px; height: 60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alt="图片2.png" src="http://portal.ybu.edu.cn/publicapp/sys/emapcomponent/file/getAttachmentFile/78a14cc3df994ae99b8529a67b7e225f.do" border="0" vspace="0"/>

图片3.png

图片4.png


 

上一条:护理学院开展“新时代红色故事站——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延边百名英烈事迹展”宣讲活动(七) 下一条:护理学院举办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之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

关闭

image-missing